孕程40周历(孕晚期)第38周:宝宝的身体更圆润了

 

 

 

再坚持几天,就可以和宝宝见面了,准妈妈现在要做的只是:充分休息,做好一切准备耐心等待分娩的来临……

 

准妈妈生理变化


孕妈咪可能又开始经历腿部水肿,这是怀孕必经之路,尤其是在末期。尽管如此,如果是额外的手、脸水肿或是突发的严重的脚部、脚踝水肿,妈咪还是要尽快咨询健康管理师。这很可能是患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/血毒症。由于宝宝进入骨盆, 膀胱受到挤压,妈咪不得不增加去卫生间的次数。此阶段妈咪可与伴侣及健康管理师商量,如果是个男宝宝,出生后是否施行包皮环切术。

 

胎儿发育状况


38周的胎儿身长52厘米左右,体重3200克左右。宝宝的头现在已经完全入盆,宝宝的头部在盆内摇摆,周围有骨盆的骨架在保护,这样会很安全。这样的位置也有利于宝宝有更多的空间放自己的 小胳膊小腿。现在胎儿身上覆盖的一层细细的绒毛和大部分白色的胎脂逐渐脱落,胎儿的 皮肤开始变得光滑。脱落的物质和分泌物回随着羊水吞入胎儿的肚子里,储存在宝宝的肠道中,在宝宝出生后形成黑便而随身体排出。

 

自然分娩与剖腹产


分娩方式有两种: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。阴道分娩中又包括自然分娩和仪器助产分娩。

 

·健康的孕妇,如果骨盆大小正常、胎位正常、胎儿大小适中,孕妇如无各种不适宜分娩的合并症和并发症,及无医疗上剖宫产的手术指征,医生会鼓励孕妇自然分娩。

 

·剖宫产作为一种手术,尽管现在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,但仍然象其他外科手术一样,会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。所以,除非有医疗上的手术指征,医生不会建议孕妇去作剖宫产术。

 

·与阴道分娩相比,剖宫产具有以下一些不利:出血多、卧床时间长、住院时间长、增加住院费用、产妇恢复慢,以及上诉的一些外科手术伴有的并发症。

 

无痛分娩与“导乐分娩”


无痛分娩 通常说的“无痛分娩”,在医学上其实叫做“分娩镇痛”,是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使之消失。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有:

 

·药物性 是应用麻醉药或镇痛药来达到镇痛效果,这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无痛分娩。

 

·非药物性 是通过产前训练、指导子宫收缩时的呼吸等来减轻产痛;分娩时按摩疼痛部位或利用中医针灸等方法,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分娩时的疼痛,这也属于非药物性分娩阵痛。

 

导乐分娩 导乐是希腊语“Doula”的音译,原意为一个女性照顾另一个女性,其实是一个有爱心、有生育经历的女性,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、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,帮助产妇度过生产难关。

 

专家提醒:自然分娩时应如何配合医生?


第一产程的配合 第一产程是从子宫出现规律性的收缩开始,直到子宫口完全开大为止。随着宫缩越来越频繁,宫缩力量逐渐加强,子宫口逐渐开大,直到扩展到10厘米宽(子宫口开全),这时第一产程结束。第一产程所占时间最长,初产妇需12-16小时。在此阶段,宫口未开全,产妇用力是徒劳的,过早用力反而会使宫口肿胀、发紧,不易张开。此时产妇应做到:

 

·思想放松,精神愉快 紧张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子宫收缩,而且会使食欲减退,引起疲劳、乏力,影响产程进展。做深慢、均匀的腹式呼吸大有好处,即每次宫缩时深吸气,同时逐渐鼓高腹部,呼气时缓缓下降,可以减少痛苦。

 

·注意休息,适当活动 利用宫缩间隙休息、节省体力,切忌烦躁不安消耗精力。如果胎膜未破,可以下床活动,适当的活动能促进宫缩,有利于胎头下降。

 

·采取最佳体位 除非是医生认为有必要,不要采取特定的体位。只要能使你感觉减轻阵痛,就是最佳体位。

 

·乘机补充营养和水分 尽量吃些高热量的食物,如粥、牛奶、鸡蛋等,多饮汤水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来承担分娩重任。

 

·勤排小便 膨胀的膀胱有碍胎先露下降和子宫收缩。应在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前提下,每2-4小时主动排尿1次。

 

第二产程的配合 宫口开全,胎儿随着宫缩逐渐下降,当胎先露部下降到骨盆底部压迫直肠时,产妇便不由自主地随着宫缩向下用力。约经1~2小时,胎儿从完全开大的子宫口娩出。第二产程时间最短。宫口开全后,产妇要注意随着宫缩用力。当宫缩时,两手紧握床旁把手,先吸一口气憋住,接着向下用力。宫缩间隙,要休息,放松,喝点水,准备下次用力。当胎头即将娩出时,产妇要密切配合接生人员,不要再用力下屏,避免造成会阴严重裂伤。

 

第三产程的配合 胎儿生下后,胎盘及包绕胎儿的胎膜和子宫分开,随着子宫收缩而排出体外。胎盘娩出时,只需接生者稍加压即可。如超过30分钟胎盘不下,则应听从医生的安排,由医生帮助娩出胎盘。胎盘娩出意味着整个产程全部结束。在第三产程,产妇要保持情绪平稳。分娩结束后2小时内,产妇应卧床休息,进食半流质饮食补充消耗的能量。一般产后不会马上排便,如果产妇感觉肛门坠胀,有排大便之感,要及时告诉医生,医生要排除软产道血肿的可能。如有头晕、眼花或胸闷等症状,也要及时告诉医生,以及早发现异常并给予处理。